卡蘿·德威克博士(Carol S. Dweck)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人格研究先驅,專長是研究人格、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
卡蘿·德威克在TED 演講中,分享「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的不同。指的是我們具有大腦學習及解決問題能力,在面對難度稍微太高的問題時,有兩種思考的方法:你是不夠聰明解決問題(「固定型思維」),還是你只是「還沒」想到解決的方法(「成長型思維」)?此演講是該領域中極好的精華摘要。
*我們是怎麼教養孩子的? 我們教養是只看眼前的成果,而不顧成長的發展? 我們要教養出一心一意只想得 100 分的孩子? 一個不知道如何做遠大夢想的孩子? 他們最大的目標只是再拿一個100 分或是通過下次考試? 難道他們一輩子都依賴不斷地確認「他們很棒」這回事?
*我聽說芝加哥有一所高中, 學生必須過了一定數量必修課才能畢業。如果他們某門課沒過,成績就打成「還沒過」。 我認為這超棒的, 因為如果你被當掉,你就會想,我真沒用,一事無成。但是如果你的成績單被寫的是「還沒過」, 你就知道你還在學習中。它給你一條生路。
*「還沒」也成為我在早期職業生涯中一個真正的轉捩點。那時我想知道 孩童如何應付挑戰與困難,所以我給十歲的孩童一些超齡的問題。 有些孩童的反應會說像是「我喜歡挑戰」, 或「我本來就希望這會讓我有更多的認識。」,他們擁有我所說的「成長型思維」。
但是其它的學生卻覺得「很悲慘」、「被擊敗了」。他們傾向「固定型思維」的觀點,他們不能盡情享受 「還沒」的力量, 反而困在目前的艱難處境。「」
*所以他們下一步會怎麼做?
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固定型思維的孩子如果沒考過,下次可能會作弊, 而不是更用功念書。 在另一項研究中,則是在被當掉之後,去找比他們考得更糟的人,讓自我感覺良好。 一項又一項的研究顯示, 他們會逃避困難,逃避錯誤,一點也不想參與。
如果是成長型思維的學生,會認為「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因為「還沒」。 他們會努力參與,並從學習中修正錯誤。
*所以我們該怎麼做? 如何築橋把「還沒」與「現在」連起來?
*第一,我們要有智慧地讚美,不是讚美他們的聰明或才能。這樣的讚美已經沒有用。而是要讚美孩子參與的過程:他們的努力,他們的策略,他們的專注,他們的堅持,他們的進步。 讚美孩子的努力,會教養出堅忍不拔的孩子。
*我們發現簡單一句「還沒」或「還可以更好」, 就能給孩子更多的信心, 給他們邁向未來的一條生路,能更有毅力。 我們還能真正改變學生的思維。
在一項研究中,我們教導他們每次把自己推出熟悉的舒適區,去學習新的、難的東西, 他們腦中的神經元就開始形成新的、更強的連結, 一段時間後他們變得更聰明了。
*研究中顯示, 沒有接受成長型思維的學生在升班換學校等困難時刻,會顯示成績持續下滑。但是成長型思維的學生,則顯示成績大幅反彈。現在我們已經在成千上萬的孩童上看到這種進步, 特別是苦苦掙扎的學生。
*能有此結果是因為努力與困難變得很有意義。
之前,努力與困難 讓他們覺得很蠢, 讓他們覺得很想放棄。 但是現在,努力與困難, 成了他們神經元產生新連結的時候, 還是更強的連結。 那就是他們變得更聰明的時候。
*不要再浪費生命了, 一但我們知道能力是可以如此培養與成長, 它就變成所有孩童的基本人權。請為孩子創造此等成長的生活環境, 讓孩子在充滿「還沒」的氛圍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