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十七歲大男孩坐在我面前,眼神看來有些迷茫。他最近接二連三發生許多不愉快事件,造成內心極大挫敗。

我看著他,直覺告訴我:「他該讀自然組的,他是個很棒的人才。」。我有些遲疑,不知該不該說。他現在唸高二社會組,半年後就要參加大學學測。如果我說了,勢必會擾亂他的心思。如果不說…,我深怕會錯過什麼。

我試探詢問:「為什麼你想讀社會組?」

「因為可以賺許多錢。」男孩回答的乾脆。

「你準備唸哪一科系?」我再問。

「還不清楚。」男孩說。

依我的經驗,這樣的回答十個有九個還不清楚自己的人生意圖。只是聽說讀商學院比較有機會賺錢…。

後來這男孩提到兒時夢想想成為心理師,只是成績加上家庭因素,才讓他想到讀商學院,但並非他的興趣!

男孩的故事,深深觸動我。我想起自己過往中學也對大學科系知之甚少,只是很篤定對人性心理有興趣。然而,高一選組時,也與這男孩一樣,因為生物理化成績不理想,只能選擇社會組(這似乎是許多選社會組人的共同心聲─因為自然組成績不佳,所以…)。高中畢業在選填大學志願,也因家人建議與我心裡期盼的外語系分道揚鑣。

年輕時我們對要唸什麼,要做什麼,懵懵懂懂的,大多只能聽從長輩建議,選擇有前途賺錢的行業,因而掩蓋內心那真實卻微弱的聲音。

但那不一定符合你的人生志趣,是吧?

拿我自己來說,人生顛顛簸簸數十載,更迭許多身份。結果現在做的心靈(心靈能量療癒)與語言文字(書寫文章)有關工作,還是回到少女時期渴望做的事─既幫助了人,又落實自己想法,雖然人生轉了一大圈,卻感到踏實。

有了自己的前車之鑑,我在面對孩子選擇未來志向,便謹慎採取不干預及尊重的態度。

孩子兒時畫畫很有天份,小學就告訴我他想從事設計。只是隨著考試分發,我一路看著他唸電子科、材料資源系,想著那曾經浮現孩子的未來身影,不禁黯然神傷。

孩子一路唸書也不快樂,動了休學念頭。我無心阻止,也有些沮喪。我希望孩子開心,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比什麼都重要。這事一直到他大一下學期才峰迴路轉。現在,這孩子在互動設計系待了二年,因找到興趣,學習性變得積極主動,他不僅因成績優異獲頒獎學金,也獲邀加入系上某些教授的研究團隊,刷新大學部進入碩士班專案研究的記錄。

這些年來我輔導過不少年輕朋友,他們對未來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我總是問他們:「做什麼事能讓你快樂?」

其實,大部分的人連做什麼事能讓自己快樂都不知道。

少部分回答出來的會反問我:「但是…,如果…做那事真能賺錢嗎?」

哦!親愛的朋友,做令你廢寢忘食,對你正面能量的事不一定會幫你賺錢,但至少會讓你贏得做人的樂趣。

如果你處於一個來不及回頭,非仰賴那份薪水不可的工作,那麼你至少得在工作之餘找尋與你匹配的志趣,尋找從中發展專業的可能。

有一個做資源回收的朋友,常年喜歡爬山,後來成了登山响導;有一個在大學工作的行政人員,一得空便投入紙雕,後來成了業餘的社團老師;有一個修理電腦的工程師,每逢假日便協助救活廢棄電腦,將它們捐助給慈善團體。他們都是待在本業不快樂的人,卻努力將志趣和助人發揮盡善盡美。

如果,年輕時愈及早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就愈能及早實現自己夢想。我認識一個鋼琴師,她學歷不高,對音樂很有天份,也對理財很有興趣。非音樂科班出身的她,經過一番苦學,成了鋼琴老師,也同時在證券行當營業員。後來結婚生子回到家鄉,依然靠著好琴藝在當地一家著名飯店當鋼琴師,閒餘還兼賣房地產,年紀輕輕已幫家裡還清債務,過著富足的生活。

她的故事告訴我,人一定要追逐夢想。不要怕走錯,即使走錯你也不會全輸。即使你輸了面子,只要肯面對殘缺失敗的過去,有一天終究能成它日再起的養分。

親愛的朋友,請回頭珍視那曾經微弱、被你早已忽略的內在聲音。條條道路通羅馬,千萬不要被窄小現實環境限制了無限可能。

當一個人能聽從自己內在聲音指引,耐心等候時間累積能力,朝著夢想前進,做人樂趣莫過於此了!

延伸閱讀:

如何分辨小我與高我的聲音

5黃金步驟:如何植入成功意圖

由逆轉勝:從倒數幾名爬到第一名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