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發生在我能量工作中的真實故事,結局始料未及。
而這一切,宛若蝴蝶效應:一隻蝴蝶僅僅在一個大陸拍動翅膀,卻在幾週以後連帶在另一塊大陸引起超強颶風。
事情發生在2020年,故事主人翁來自英國小鎮。他寫給我的信是這麼說的:「我居住在此地已經快15年了。會來這裡是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曾經担任銀行主管,之後因為家庭因素而離職,後來的幾個工作雖也在銀行,都只能做到助理。我想瞭解是否還有機會再回來擔任主管,想聽聽妳的看法。」
通常我接到這類朋友來信,約略會分成二大類。一是懷才不遇 : 遇到不對的人,或是去到不對的地方。二是時不我予 。
對前者,我會清除對他們不利的負面因素。對後者,我只是傾向將他們與高我、指導靈加強連結,自然轉向去做對生命有益的事。
參考文章:
如何分辨小我與高我的聲音
高我與指導靈的分別
而依陳先生寫給我的當時已四十好幾,輾轉換了幾家銀行。現在這家進去還未滿二年….。我從能量場鑑定認為他是屬於前述的綜合型。
在我眼中,陳誠實正直,不擅官場文化。他的上司A長袖善舞,與高層保持緊密。
簡單來說,就是不對盤的二個人。
陳不受A的重視,也看著A與核心幹部一搭一唱。陳雖然沒有明說,但我可以感受他對這個團隊沒有歸屬感,想要遞出辭呈,卻不清楚自己的下一步?
陳與A相處度日如年,他在A又一次找碴中終究提出辭呈。
從表面看來,陳做出離開的決定,或許迎合了A。但殊不知這蝴蝶效應所引發者,才剛要開始。
陳的辭呈依慣例上到總行人資主管K手中,K打了電話給陳。。
原來在A組織團隊當初,K曾與陳短暫會談,對他印象良好,加上陳來自台灣–K的兒子在台灣唸書曾受到照顧,連帶對台灣也有好感。
二人在電話孰絡起來,也可能是心情放鬆,陳不知不覺中向K透露:上司A跳槽到此間銀行挾帶前東家客戶的資料-這在金融界是不被允許的。
陳告訴我這事時,我心想:「K萬一跟A或A的上司友好,那陳的透露,不就陷自己於不利?」
事後,陳心虛的問我:「我告訴K之後會令我難堪嗎?」他說當時不知哪來的勇氣,舉發他上司卻也擔心自己”吹哨者”的際遇。
二天以後,陳來信告知總行似乎已經著手調查。因為
「星期三中午我到辦公室,A的心情滿好的,還有說有笑(但聽說在早上被約談了)。
星期五下午,我任職分行的人事部突然E-mail到我的私人郵箱,告知我當天下午一點去公司交回筆電,公司手機,然後要我正式離開公司,但是會依法多付我2個月的薪水。我馬上把這消息告知總行的K。
二天以後,K打電話給我,他說我部門其它同事被約談都稱不知情,也不承認看過”那些檔案”。他現在在等兩個星期內部調查以後,看蒐集證據情形,再決定是否把此事上呈到金融當局。
今天星期一,總行人事通知我分行人事部: 正式駁回我的離職信。他要我從今天開始去休假。等休假回來再去幫其它部門做事,之後再繼續看有沒有適合我的職位。」
也就是說,陳舉發不法的身分至少不需離職,而這情報也獲得總行的重視。
陳在休假返回新部門之後,他說:「聽說我前部門同事(不是A的核心分子)已經在前二天被迫離職,當了A的待罪羔羊。這二天透過我跟A共同朋友S得知,A說我是大壞人,恩將仇報,過河拆橋…現在連CEO也自身難保…。」
看來,總行對調查對象層級不斷升高,也不禁令人臆測這CEO是否也做了”敏感”的事?
幾天以後陳做了夢,夢裡出現一位過去賞識他的主管,悄聲說A就要被銀行裁掉了。
陳在我眼中,不算是高敏感族群。然而此時陳所做的夢,難免引人期盼結果。
後來陳告訴我:「總行決定結束此間分行,僅留下少數員工處理善後。其餘大多數都會依規定辦理資遣離開。」
我以為以陳的年資,應該是屬於那”多數”另謀生路的員工。幸運的是,半年後他稍來消息,得知他後來成為”少數”留下善後的同仁。
陳曾經問我:「這是業力的相應嗎?」
這是個好問題。大多數來我這裡的朋友,都會想了解「是不是我前世做了不對的事,才有今生的果報?」
如果說,「業」就像你的每一個作為,都有一個相等的結果回應,它是組成因果關係的元素,每件事在個人生命歷程及他人遭遇中,都受到過去前世自己行為的影響。以維基百科所定義的「業」,指的是這個後果不一定要在今生生效;它可能只在來世表現出來。而好的意圖和出於善念的行動,會有助於好的業和更快樂的轉世,惡念和惡行則有助於惡業和壞的轉世。因此,「業」像種子,因著不同的業力型態,有的經過幾天,幾個月,幾年,甚至幾百年,在它結成果實以前,將歷經不同時期的風霜雪月。
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大小事,有如手中的風箏,大多可以經由自由意志決定,是可以拉線掌控的,無需將過錯全部推諉給”業力”,交由宗教性靈尋求解脫贖罪。就像有人哀嘆子女對他反目,從不知是說話態度將親情愈推愈遠;有人衛生習慣不良導致生病連連,卻總是牽扯祖墳風水;有人抱怨先生愛外邊女人,殊不知邋遢不修邊幅對婚姻的殺傷力很大…。
「業力」的發生,並非建構在「一報償一報」的報復基礎上。每次「業」的發生,都在使人學習與成長,將現有狀況做適當調整,修正過去所犯的錯誤。
因此,就陳的故事來說,牽扯”業力”事小,是個人”修為”事大。
一切的根源,起於「起心動念」。如果A可以善待陳 ; 如果A沒有做不法之事; 如果當初K的孩子在台灣不受照顧….,有許多可能….,都可能令結果走向另外版本。
陳不諱言此事讓他自責,沒想到個人辭職,最後演變成分行關門,造成近百人(家庭)失業。
我勸他想開點:「 一個看似壞的決定,是在為所有做錯誤決策的人急踩煞車。一切建設始於破壞,有時在不得不的破壞下,新的公平正義才能真正產生。」
就一個療癒工作者的立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為當事人淨化能量思想,因為:「淨化一個人的能量場,可以改變他與周圍的關係與看法,進而促進整体的和諧」。至於療癒到最終呈現什麼結果? 我,不是裁決者,也無從干預宇宙法則的自然演化。
畢竟,人在做,天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