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者簡介:
魯道夫·斯坦納(Rudolf Steiner,1861- 1925),是奧地利哲學家、改革家、建築師和教育家,也是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他認為,人們實際上有12種感覺,除了已熟知的5種再加上思考、語言、溫暖、平衡、運動、生命和他人的個性。這些附加的“感覺”大多已被當代科學研究所證實。斯坦納創立的人智學(anthroposophy),帶有充滿靈智的世界觀,用人的本性、心靈感覺和獨立於感官的純思維與理論解釋生活。
9 March, 1913
《精華版》
***人類應該要有自知之明承認自己是有超感知覺的人,瞭解自己超自然的本質。但現代人的精神生活中,還有許多與現今文化成就相關的事物。這些事物是對真正自我覺知(self-knowledge)的嚴重障礙。
***關於靈魂,人類絕對不會孤單。如果他真的想瞭解自己的內心,他應該能夠完全獨當一面地面對自己的靈魂。他會有意識地,知道自己的靈魂從來就不曾孤單。
***自然科學承認,靈魂在醒來的時候就潛入身體組織裡。同樣的事情也可以說當我們入睡之時,靈魂就離開身體。從睡著的那一刻,到醒來的那一刻,我們就成為一個與身體結構分離的存在。我們可以說,睡覺的靈魂在某種意義上是孤立的。這正是普通人無法獲得真正自我覺知的原因。
***睡覺中的人們像什麼?雖然外在和實質上他與植物不同,內在的價值卻是相同,只是在不同的生命狀況之中。
現在讓我們假設,我們的意識會在夏天時刻沉睡,永遠不會知道周圍發芽的開花植物─一個他感官無法感知、超現實的世界。
關於影響人類的某些力量,類似靈魂夏天的地球。我們知道,睡眠可以再次恢復白日消磨殆盡的力量,恢復生機。從入睡到醒來的這段時間,我們都經歷了靈魂的夏天。
我們清醒時刻就像是靈魂的冬天。白天之中,我們竭盡心力做出的想法,及耗損思想的靈魂力量,就像植物消退的過程。
如果我們想觀察自己,在靈魂的夏天(睡眠時期)和冬天(白天清醒時期)裡,會同樣找不到方法進入。隨著夏天的來臨,我們失去自我意識。
事實上,我們無法觀察靈魂,我們看似在春天失去意識,只有在秋天才恢復。
我們可以說,當一個人“存在”的隱藏面被揭示的時候,自我覺察才有可能。
***靈魂的整個生命都是為了這主要的利益:發展靈魂的這一個面向。
在所謂的正常生活中,其他事情的重要性遠比發展靈魂這一面要小得多。
藝術作品製作過程中,有一種不僅是單純形式的表現:而是,靈魂中發生了某些事情。如果藝術不能在進步的道路上持續地承載靈魂,那麼它在人類發展中就不能發揮如此重要的作用。
***當我們沉浸在不代表外在實相的思想中時,我們可以稱為冥想、專注或沉思。它是一種類似睡眠的靈魂狀態。這意味著靈魂不應用它的外部身體,不被感官激發,它完全意識到自己,並且充滿明確的想法。要創造這種條件並不容易;它需要仔細和有系統的練習。當這個狀態發展到成熟階段,靈魂就會感覺到在它裡面甦醒的潛伏力量。
***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睡眠成了無意識狀態?因為靈魂的內在是如此脆弱和隱蔽,只有當這些力量覺醒,靈魂不依賴身體,才能意識到它自己。
我們現在體驗到,靈魂真的可以有意識地面對它的夏季。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思想就像農民在田裡收集的穀物。在靈魂冬天所經歷的平常思想,就構成靈魂的精神內容。
通過冥想和專注所提取的力量,它們在靈魂的生命中紮根,開始萌芽和成長。於是,活動改變了─現在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體驗那些在靈魂夏天的事物。
如果我們把思想看作是能夠發芽的種子,它就會開始萌芽和成長。然後,自我覺察使我們能夠在"我們的意識"中召喚靈魂的夏天來臨。也就是說,一個隱藏的、新的世界就會從靈魂的生存基礎中生長出來。
***如果我們想在生活和普通科學中成為有能力的人,就必須在靈魂中保有某種冬天的本質:我們在感官世界中訓練思想,物質世界是我們的老師。從一開始,我們就不習慣把思想視為能引導我們的工具。每當我們遇到一些不按慣例的事,我們就感到不確定。
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理解人們對心靈科學所採取的消極態度。因為他們的思想是透過觀察物質世界來訓練的。在心靈科學方面,就好像他們要進入一個不是物質、以超感覺為主的世界,他們會對思想的信心遭受威脅。
還有一件事是靈魂冬天的特徵,或叫做平常清醒的狀態。過去幾世紀思維所產生的唯物論,或者一元論的世界觀只適用於外部世界。然而,心靈科學告訴我們,精神生活隱藏在一切事物背後,你可以在那裡發現無處不在的精神層面。我們應該培養自由地將注意力轉向它們,並且從它們身上自由移開的能力。
***精神研究者必須具有抹去及抵消他所產生每一個新靈魂內容的能力。雖然消除此類圖像是困難的事情之一,但我們可以看到靈魂是如何貪婪地依附在固定的想法與形象中。
特別是有一種力量叫“自私”,它存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愛",像大自然一樣的成長。這種自私具有束縛靈魂的力量,精神研究的靈魂發展必須具有克服“自私“的能力。
***心靈世界總是存在,但我們不知道它,如同它是虛無。這引起恐懼感。
如果我們經常沿著靈性道途前進,我們就不應該在任何方面都受到這種恐懼的威脅,如此才能獲取看到靈性世界的力量─發展力量和堅定不移,並且承擔它的視野。
靈魂研究者可能會遇到以下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人類會藉由生活在潛意識的恐懼來獲取支持與力量。但是,一個精神研究者不能不看到總是存活在靈魂深處下的恐懼。他通過克服恐懼走進精神世界。如果這種恐懼在未進入意識之前浮出水面,會發生什麼事?他會藉由否認靈性世界的存在來壓抑恐懼。
唯物論和一元論者害怕靈性世界,是因為這種恐懼依附在他們靈魂深處,而他們的唯物主義又使他們困惑。如要真實的觀察,唯物主義和恐懼之間的連結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我想進入超感覺世界,就必須要發展靈魂的雙重狀態。一方面,上升到處於精神世界的狀態;另一方面,應當有能力抹去它。也就是說,當我們回到物質世界,我們必須把構成超感覺世界視野的一切推入幕後。如果我們將這二個世界混為一談,我們就只是夢想家,虛假的神秘主義者…等等。永遠不會成為精神研究者。
靈魂力量使我們有能力分隔這些世界。精神研究者必須在靈魂的夏天和冬天─將通常被睡眠掩蓋的東西提升到意識層面。如果他不這麼做,他將在任何時刻成為上述恐懼的犧牲品。
***如果心靈科學被侷限在一般的靈性,人們就會容忍它。如果它開始談及與精神世界有關的明確對象和存在,人們就無法容忍它。即便靈性世界也有不同的存在(beings),即使他們沒有身體。
當我們學會明瞭靈性世界,它就呈現一個不同的面向。如上所說,為了辨識它,甚至承認它的存在,擁有靈性世界的自我體驗是需要的。
我們通過觀察事物來訓練思想,學會面對物質世界。這使我們對思維能力充滿信心,卻忽略潛意識的恐懼。這也阻止我們進入超感覺世界。
***我們靈魂─靈性的存在,幫助我們建構肉身,與遺傳之流結合,從父親母親那裡來的一切流向我們,也與我們分離,這種分離是一次深刻、重要的經歷。一個新的存在來到我們內心。我們了解到,通過出生與死亡的存在,並不是我們通常視之為自己存在的那一部分,而是通過地球重複生命的永恆部分。
我們現在正面臨以有形方式來解決無限問題的景象,如果沒有解決這樣的問題,就會面臨超乎我們視野的無限。“無限“包含地球所有單一生命。唯有沿著上述路徑,才能獲取這些世界的知識和超感覺世界的洞察力。如果遵循錯誤方向─只是物質的事實,有關物質世界的真理,將不會發生激動人心的靈魂經驗,無法引導他們獲得真正的知識。
***超感覺的事實只能經由上述有訓練的靈魂來調查。當我們掌握心靈科學的真理,終將在靈魂中發展出一種內在的力量和支持。果實在我們體內成熟,成為一種明確的思維和感覺,是對我們自己和宇宙的明確意志態度。
我們已經詳細解釋靈魂必須克服所有障礙,才能進入靈性世界以真實形式展現自己的領域。我們必須穿透黑暗。在本講座結束前,我們可以用以下的話來表達感受:如果靈魂沒有標誌,它終將來臨。
通過困難的靈魂障礙,
通過心靈黑暗的混亂,
走向真誠地清晰,
走向發光的真理。
《講座全文》
9 March, 1913
今天講座的主題是從一個問題出發,這個問題可能是那些表面上聽過心靈科學(spiritual science)和精神研究(spiritual investigation)的人經常問的,由於現在的思想觀念和習慣,他們無法想像如何能從超感覺世界(super-sensible worlds)中汲取知識。
(註1)supersensible:超出感官所能感知的範圍;不屬於可經驗的物質世界。
我們經常強調,一個站在精神研究基礎的人,最好能從外部角度來理解反對意見。事實上,可以說,如果一個精神研究者提出的概念是為了得到更廣泛人們的認同,這將遠比它們引起最大可能的反對…更令人驚訝。因為他們必須要引起對抗!這一事實可以用今天整個文明和過去幾個世紀外部經濟生活的整體發展來解釋。此外,我們經常強調,心靈科學總是充分認識到自然科學對整個文明所取得的成果,而自然科學的心態取決於這樣的事實,即時代的精神-如果我們可以用這個表達-離開精神世界一段時間。(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一段時間”是很長的一段時間,可能會持續幾個世紀!)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物質世界誘使人們思考,從而使他們採取不習慣於對精神世界的沉思心態。但這不是導致人們反對心靈科學的唯一原因,這種對立是由於其他更深層的原因所造成。今天講座的主題-“我們如何才能獲得超感覺世界的知識?”-似乎是非常恰當的。
人會孤單?須先了解睡著時的靈魂狀態
第一個要求是,人類應該要有自知之明承認自己是有超感知覺的人,瞭解自己超自然的本質。但現代人的精神生活中,還有許多與現今文化成就相關的事物。這些事物是對真正自我覺知(self-knowledge)的嚴重障礙。
關於靈魂,人類絕對不會孤單。如果他真的想瞭解自己的內心,他應該能夠完全獨當一面地面對自己的靈魂。他會有意識地,知道自己的靈魂從來就不曾孤單。然而,當人類不使用外部四肢獨留下地心引力的重量,或是與感官動作緊密相連的記憶和智力不再聽憑使喚,他的孤獨感就產生了。
他每天睡著的時候都是這樣。反對心靈科學陳述或真理的人認為:人們在睡著的這段時間,身體組織並沒有透露任何可以解釋所謂靈魂在內上下波動的過程- 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解釋睡眠中靈魂發生的事情。
自然科學承認,靈魂在醒來的時候就潛入身體組織裡,就像我們吸入空氣讓它成為我們身體一部分一樣。同樣的事情也可以說當我們入睡之時,靈魂就離開了身體。從睡著的那一刻,到醒來的那一刻,我們就成為一個與身體結構分離的存在,並沒有任何工具提供給我們觀察這個事實的機會。
因此我們可以說,睡覺的靈魂在某種意義上是孤立的。也就是說,它與人類在清醒時透過智慧、感官、記憶的外部世界不同,是無法連繫的。在正常生活中,當我們入睡的時候,我們失去意識。因此我們必須說,在這個孤獨的靈魂狀態底下,人類是無法觀察到居住在他身上的靈魂。正是這種情況使普通人無法獲得真正的自我覺知。
靈魂的夏日與冬日
但是接下來要提出的問題是:是否有可能達到真正的自我覺知呢?
這將有助於考慮靈魂的另一個條件。現在提出的事實並不是類比,而是幫我們設想在睡覺和醒來之間,有關靈魂狀況的真實性。這不是比喻,而是一個指向事實的解釋。是一年四季的靈魂狀況。
春天,當蔬菜如雨後春筍湧現,大自然振奮人心、充滿歡樂的報到。我們在春天看到植物的出現;在夏天,我們看到植物的成長和繁茂;秋天,我們看到它們的褪色(除了常綠植物);在冬天,大自然把它們帶回懷裡,所以它們的成長和發展是不會被察覺的。
現在讓我們假設,隨著春天到來,我們能夠獲得另一種意識狀態;他的意識會變淡;隨著夏季來臨,它會變得更加無意識 – 只有當大自然開始消退,衰退到他再次醒來。因此,我們的意識會在夏天搖擺不定的那個時刻沉睡,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永遠不會知道周圍發芽的開花植物。對一個人來說,夏季覆蓋地球的植物還是一個未知的世界,或者是被賦予人類品質的世界─一個他感官無法感知、超現實的世界。
現在我們在生命中有了一些與此相對應的東西。那些更深入了解事物的人不會把它看成僅僅的類比,而是實體– 它是我們在人類整體本質中所面臨的實體。
睡覺中的人們是什麼?是否可以用感官感知身體?雖然外在和實質上他可能與植物不同,內在的價值卻與植物相同,只是植物發展獲取的生命階段,不是靠動物的意識。睡覺時的人有如植物,只是在不同的生命狀況之中。
關於影響人類的某些力量,他在我們看來像植物般的睡眠狀況,類似於夏天的地球,當太陽以熱和光的力量將植物從土壤中吸引出來。我們知道,當我們的力量被一天的工作耗損怠盡,我們就睡覺。我們也知道,睡眠再次恢復被我們白日消磨殆盡的力量,恢復生機。
同樣的過程也發生在宇宙中。如果我們放棄舊有思維習慣,我們會逐漸學會知道睡眠的真正意義,它指的是靈魂的夏日時光。
從入睡到醒來的這段時間,我們都經歷了靈魂的夏天。
但是當我們清醒的時候,特別是白天之中,我們竭盡心力做出的想法,及耗損思想的靈魂力量,就像植物消退的過程。一個人清醒的狀態不就像那些抹去繁茂夏天,走到逐漸凋零的秋冬植物?我們清醒時刻就像是靈魂的冬天。這不是類比。保持外部類比很容易,以便發現某些相似之處,但這將是膚淺的思考方式。 我們必須以親密的方式從內部看待事物。
如果我們想觀察自己,在靈魂的夏天和冬天裡,會同樣找不到方法進入。隨著夏天的來臨,我們失去自我。如果我們能夠觀察到有什麼力量起了作用產生發芽,不斷增長生命,我們就真的必須失去意識。事實上,我們無法觀察靈魂,我們看似在春天失去意識,只有在秋天才恢復。
因此,我們可以說,當一個人“存在”的隱藏面被揭示的時候,自我覺察才有可能。
現在讓我們來考慮一下靈魂在冬天的特點。也就是說,清醒的狀態。
在我們清醒的時候,靈魂充滿了情緒、決心、思想、想法等等。
如果我們細究這些,我們必須說,我們只是經歷了部分。
因為,我們只把自己放在人類"靈魂生活"範圍以外思考:如果人類只希望在外在物質世界中完成任務,那麼人類又如何能體驗靈魂的冬天呢?
如果人們對他的思想世界感興趣,對他通過思考獲取的一切感興趣,在一定程度上他會問:思想究竟反映了什麼外部現實?
作為現實的形象,思想有什麼價值?
首先,這是他的主要興趣所在。
靈魂之於藝術的價值
靈魂的整個生命都是為了這主要的利益:發展靈魂的這一個面向。
在所謂的正常生活中,其他事情的重要性遠比發展靈魂這一面要小得多。
然而,一個人是否可以將思想歸因於另一個價值,而不僅僅是反映鏡子中的某個圖片?
那些只想把這種片面價值歸因於思想的人(和大多數人一樣),與藝術家所處位置─只看到他的藝術作品所代表的意義,是一樣的。
然而,在藝術作品製作過程中,有一種不僅是單純形式的表現:而是,靈魂中發生了某些事情。
如果藝術不能在進步的道路上持續地承載靈魂,如果它不是紮根於靈魂的種子,那麼它在人類發展中就不能發揮如此重要的作用,從而使它有新的經驗,並將它轉變成與它在看待藝術作品之前完全不同的東西。
靈魂不是通過對藝術作品的片面教育、迂腐的沉思,而是通過認識藝術所包含的人類發展規律來推進的。
那些只認識到它所反映和代表事物思想有效性的人,就像那些僅僅從闡述作品層面來看藝術作品的人。
冥想時的靈魂狀態
"人類靈魂"習慣把思想看作視為一種表象。真理的價值是由思想掌握的現實價值所決定。不針對這一點的想法通常會被拒絕。例如,哲學有權採取這種態度,但讓我們問一問,這些概念是否真正掌握了現實,是否指的是真實的東西?
還有一種看待思想的方法:它可以根據其作為自我教育的內在手段的價值來衡量。有些思想並不能重現外在實相,但它們能夠向內推進靈魂。
當靈魂真正建立在自我覺察的道路上時,就應該考慮這種思想。
我們經常解釋說,當我們沉浸在不代表外在實相的思想中時,我們可以把它們指定為冥想、專注或沉思。
這是什麼意思?
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一種類似睡眠的靈魂狀態。
這意味著靈魂不應用它的外部身體,不被感官激發,而是通過強大的意志力,人們可能會說 – 消極注意力拒絕了白天正常意識所帶來的體驗。
這是一種與睡眠完全不同的狀態,因為靈魂完全意識到它自己,並且充滿明確的想法,當靈魂沉浸在這個思想中,完全集中在它身上時,它就沉浸在專注或沉思當中。
要創造這種條件是不容易的;它需要仔細和有系統的練習。但它在靈魂中點燃了全新生命的光芒。
當這個狀態到了成熟的階段,靈魂就會感覺到在它裡面甦醒的潛伏力量。
正因為如此,思想本身並非冥想中的必要東西,最重要的是要集中精力,完全集中在思想之上。這和通過體育鍛煉來訓練肌肉是一樣的,它們是通過身體鍛煉來發展的。
睡眠.冥想與力量的覺醒
為什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睡眠成了無意識的狀態?因為靈魂的內在生命是如此脆弱和隱蔽,以至我們無法感知它的存在。但是當這些力量覺醒時,靈魂即使不依賴身體,也能意識到它自己。
我們現在體驗到,靈魂真的可以有意識地面對它的夏季。我們的思想內容現在正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在經歷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思想就像農民在田裡收集的穀物。如果用它們作為食物,它們只會達到一定的發展階段。當它們被收集時,它們與被當作種子的穀物並沒有什麼不同。因此,我們在靈魂冬天所經歷的平常思想,就構成靈魂的精神內容。
它們充滿了靈魂,就像被當作食物的穀物。
但是構成冥想和專注主題的思想與用作種子的玉米顆粒相似;從它們之中提取出的潛伏力量,它們會持續發芽和生長。
通常我們只學會瞭解想法影響的一面而已。
但是通過冥想和專注,我們的思想在靈魂的生命中紮根,它們開始萌芽和成長,活動改變了。
現在我們有意識地體驗那些在靈魂夏天不自覺體驗到的事物;一個新的世界出現了,即所謂的想像世界。
現在我們努力的成果,在靈魂和靈魂夏天被提升為意識之前就開始了。因此我們通過它而不是在正常生活中發展,滑入無意識的經歷才正要開始發芽和成長,就好像植物在冬天從單一穀物中生長一樣。
我們必須學會了解我們存在的另一個方面,它揭示了靈魂的成果,綠化,萌芽的生命。否則,思想就會保持一種僅僅是表象的特性。如果我們不把它看作是僅有的表象,如果我們把它看作是一種能夠發芽的種子,它就會開始萌芽和成長。
然後,自我覺察使我們能夠在"我們的意識"中召喚靈魂的夏天.
即使我們最初假設春天會使意識遲鈍,一個新的世界在夏天出現,所以靈魂現在能夠觀察一個新的世界,這是它以前所不知道的。
如果我們不半途而廢,而是把我們的思想當作種子,那麼另外一個隱藏的世界,就會從靈魂的生存基礎中生長出來。
冥想、專注和沉思意味著我們的思想和感覺(因為這也是可能的,通過感覺)能夠發展出其他力量。這些力量保持靜止和未知,也就是說,一個新的世界在我們面前升起。
心靈科學vs.物質世界
如果我們不斷努力創造這個世界,許多事情會朝反向發展。身為人類本質的必要條件即是,如果我們想在生活和普通科學中成為有能力的人,首先我們需要在靈魂中保有某種冬天的本質。這是外在生活的必需品,否則我們無法成為有能力的人。我們應該要對自己的見解有信心─除非信心成為我們的立足點,否則我們無法在世界找到出路。也就是說,除非我們能夠深具信心的相信:我們能被自己的思想所引導,信任每一個想法的指導。想像一下,如果這世界有我們不能依靠的思維,將會產生什麼的後果?這將使我們震驚;它將剝奪我們的一切能力。人類必須要依靠思想,他們必須有思想的信念…,不論他們在哪裡著地。
每件事皆有光明與黑暗的一面。在我們需要光的地方,我們就不考慮陰影。我們在感官世界中訓練我們的思想,物質世界是我們的老師。物質世界並不是教導我們依靠思想本身; 從物質世界中我們學會依靠一種在外部感官世界中所得到支持的思維。從一開始,我們就不習慣把思想視為生活領域中所能引導我們的工具。我們失去信心。每當我們遇到一些不按慣例接近我們的事情時,我們就開始感到不確定。
正因為如此,人們對心靈科學採取消極的態度。我們可以理解這一點,正如我們所說,沒有人可以反對它。相反的,我們現代人是相當無助的。但他們態度的真正原因是,他們的思想是透過觀察物質世界來訓練的。在心靈科學方面,就好像他們要進入一個不是物質的世界,而是透過生活在培養外部思想物質世界中獲取的能力。這解釋了人們對待領域的態度,與普通外在思想掌握的領域是不同的。當人們面對超感覺世界時,他們會感到自己對思想的信心遭受威脅。
還有一件事是靈魂冬天的特徵,或是平常清醒的狀態。我們知道,過去幾世紀的思維習慣產生的唯物論,或者─用一個更高貴的字眼,然而,這是一種錯誤的命名─一元論(註:例如:唯物主義的一元論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然而,這種世界觀只適用於外部世界,也適用於生活的外部層面。心靈科學告訴我們,精神生活隱藏在一切事物背後,如果一個能滲透外部事物的裡部,你可以在那裡發現無處不在的精神層面。
如果靈魂經過真實負責的考驗,如同上面所說,我們可以通過非凡靈魂體驗來達到這一點,這表明我們為什麼會走向唯物論、一元論等。當我們感受到一個在我們體內湧現的新世界時,在某個時刻出現靈魂對這個新世界和對物質世界有著同樣感受。這意味著,當我們在超感覺世界中觀察事物時,我們應該培養能夠完全自由地將注意力轉向它們的能力,然後將我們的目光從它們身上自由地移開。
請想像如果我們不能把目光從物質世界物體中移開,即使我們某種程度上願意,也無法把目光從那些使我們深深著迷的物件中移開,那會是什麼樣子。
精神研究者該如何面對“自私”
在超感覺世界中,我們不能以背離物質世界事物的相同方式,將目光從物件中移開。這還不夠。應該要記住:精神研究者必須要能抹去及抵消他所產生每一個新靈魂的內容。在靈性世界裡,這就像是把我們的目光從物質世界將物體對象移開是一樣的。
這是精神研究者與幻覺、異象與頑固者之間根本的差異。後者會固守以為這是客觀的實體。但是精神研究者不會承認這樣的事情。他必須要意識到一個事實:即它們只是想像中的陰影圖像,必須要能再次從靈性視野中抹去。消除此類圖像的能力屬於明確的發展階段。人們可以看到靈魂是如何貪婪地依附在固定的想法與形象中,將它們抹去是最困難的事情之一。
為什麼?因為不僅已經描述的力量在發展和茁壯,通常其它力量都還很微弱。特別是有一種力量隨著另一種力量發展而增長,那就是「自私」,它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自愛"。它像大自然力量一樣的成長。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道德力量可以克服自私。但它們無法戰勝自然的力量,就像閃電或雷擊。這種增加自愛或自私出現在靈魂中,就好像它是一種自然的力量,一種元素力量。因此,導致精神研究的靈魂發展必須具有克服增強自私的能力,這種自私就像是生活在靈魂之中卻具有束縛靈魂的自然力。靈魂的普通力量無法滿足於此,它們無法克服它。
在這一點上,從一開始,我們就遇到深感震驚的現象。它可以採取各種形式,但有理由將其指定為接近死亡門檻的方法。我們覺得被稱之為"小我"(ego)或靈魂的那部分,被我們撕裂了,就好像閃電雷擊從我們身邊帶走。從前與我們有關的每件事,現在似乎都與我們切斷關係。我們的自我就像一個外在的存在,我們以相同方式面對"外在存在",就像我們面對外部世界的對象一樣。
唯物論者與“未知恐懼”的關聯
雖然用文字來描述它很容易,但這是我們能擁有最激動人心的體驗之一。在我們腳下的地面似乎消失了。一切構成我們思想和感情的東西都被放棄了。但是,如果我們能成功地保持堅定,我們將會承擔一種深淵。這種經歷喚醒在我們之中處於休眠狀態的感覺,而現在必須浮出水面。它就是"對未知的恐懼(the FEAR OF THE UNKNOWN)
心靈世界總是存在,但我們不知道它。現在我們面對它就如同它是虛無。這引起恐懼感。但是如果我們經常沿著靈性道途前進,我們就不應該認為我們在任何方面都受到這種經驗的威脅。它構成自我教育的一部分,因為我們必須獲取能看到靈性世界的力量─我們發展力量和堅定不移,使我們能承擔它的視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受到保護,我們會談到門檻的守護者。
通常我們不會意識到這樣事情的事實,並無法證明它們不存在於靈魂之中。靈魂是雙重的存在:在它的深處。它常常呈現出與我們所知道者完全不同的面向。例如,我們可能會恨一個人,會意識到這種感覺是因為我們的仇恨僅僅是愛的外衣,因為這種愛無法充分表達而使我們感到迷惑。不僅浮士德,每個人都有二個靈魂。
靈魂研究者可能會遇到以下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人類會藉由生活在潛意識的恐懼來獲取支持與力量。但是,一個精神研究者不能不看到總是存活在靈魂深處下的恐懼。他通過克服恐懼走進精神世界。如果這種恐懼在沒有進入人類意識之前浮出水面,如果它像以前一樣敲門,不顧一切忽略它,那麼會發生什麼事?是什麼使得這個人忽略了這種感覺?他藉由否認靈性世界的存在來壓抑恐懼。
因此,唯物論和一元論者害怕靈性世界,這種恐懼是依附在他們靈魂深處,而他們的唯物主義又使他們困惑,他們無法注意到這一點。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然而,唯物主義是基於對未知,和無名恐懼上。當然,對唯物論和一元論者來說,從精神研究者那裡聽到他們的言論是令人不悅的,因為他們被恐懼折磨。但要真實的觀察到,唯物主義和恐懼之間的連結是顯而易見的。
發展靈魂的雙重狀態
我們通過觀察事物來訓練思想,學會面對物質世界。這使我們對思維能力充滿信心,卻忽略潛意識的恐懼。這也阻止我們進入超感覺世界。
因此,如果我想進入超感覺世界,就必須要發展出靈魂的雙重狀態。一方面,我們應當上升到處於精神世界的狀態;另一方面,我們應當有能力抹去它。也就是說,當我們回到物質世界,我們必須把構成超感覺世界視野的一切推入幕後。如果我們將這二個世界混為一談,我們就只是夢想家,虛假的神秘主義者…等等。永遠不會成為精神研究者。
靈魂力量使我們有能力分隔這些世界,同時我們也能將物質事物與超感覺世界事物作連繫,因為物質世界的基礎奠基於超感覺世界。這是精神研究者的特徵。
出於同樣的原因,精神研究者必須在靈魂的夏天和冬天─將通常被睡眠掩蓋的東西提升到意識層面。如果他不這麼做,他將在任何時刻成為上述恐懼的犧牲品。
當我們進入靈性世界,我們不僅感受到模糊的靈魂─靈性元素,還會感知到與物質世界有關事物有所區分的明確對象,事實與存在。現代人很難接受這一點。他們不會原諒精神研究者,因為他們看得到由不同"存在"組成的靈性實體。
擁有”激動人心”靈魂經驗的心態
著名的人如哈佛大學的查爾斯.艾略特(Charles Elliot),曾經宣稱他可以找到在身體─感官世界背後的靈性元素。但是每個人類的身體總是截然不同。如果精神研究者現在宣稱上述的自我訓練,將導致形成宇宙不同的靈性存在感知,人們將會拒絕接受。但是如果有人告訴艾略特,無論何時他看到的蔬菜世界或觀察單一植物,這只不過是自然,自然,和自然;或當他在實驗室研究不同物質也只是自然,自然,自然。他就不會有任何結果。如果心靈科學被侷限在一般的靈性,人們就會容忍它。但如果它開始談及與精神世界有關的明確對象和存在,人們就無法容忍它。但是即使物質世界與我們的感覺器官有所不同,靈性世界也有不同的存在(beings),即使他們沒有身體。
當我們學會明瞭靈性世界時,它就呈現一個不同的面向。如上所說,為了辨識它,甚至承認它的存在,擁有靈性世界的自我體驗是需要的。上面提到激動人心(stirring experience)的經驗產生了以下的結果:組成我們小我(ego)的一切都與我們分離,而其它休眠的力量從我們內部覺醒。我們靈魂─靈性的存在,幫助我們建構肉身,與遺傳之流結合,從父親與母親那裡來的一切流向我們,也與我們分離,這種分離是一次深刻、重要的經歷。一個新的存在來到我們內心。我們了解到,通過出生與死亡的存在,並不是我們通常視之為自己存在的那一部分。我們現在經歷靈性科學所描述我們生命的那一部分,是通過地球重複生命的永恆部分。
我們現在面臨以有形方式來解決無限問題的景象,如果沒有解決這樣的問題,就會面臨超乎我們視野的無限。“無限“包含地球上所有單一生命。唯有沿著上述路徑,才能獲取這些世界的知識和超感覺世界的洞察力。那些認為可以沿著其它道路獲取真正令人滿意知識的人遵循錯誤的方向,這不會導致發生上面所提的激動人心的靈魂經驗。因為他們希望獲得超感覺的真理,實際上是物質的事實,是有關物質世界的真理,這無法引導他們獲得真正的知識。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現代人要真正獲取超感的知識有多麼困難,即便對我們當代最好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在這裡,我們只能採用叔本華的觀點所說:“從真理開始就是一種矛盾的形式,因為這一直是它的命運”。現在人們對心靈科學的態度就像從前對待伽利略(Galileo),佐丹奴.布魯諾(Giordano Bruno)和哥白尼(Copernicus)是一樣的。我們必須理所當然的認為心靈科學會遇到同樣的阻礙。佐丹奴.布魯諾說,藍色的天穹並不像人們普遍以為的那樣是個邊界。這使得自然科學獲得極大的進步。今天,心靈科學也處於同樣的局面。即使藍色天穹不是邊界,出生(或受孕)和死亡也沒有邊界。佐丹奴.布魯諾雖然意識到人類知識的有限性,卻表明一個人可以在無限的蒼穹中眺望及設想無限的世界。
今天,心靈科學家必須以類似的方式說話。他闡述與超感覺世界有關的真理。但我們當代人發現很難去理解這樣的事實。他們可以看到,地球上重複生命的教導可以真正揭示人類的命運,他們意識到這種觀念所賦予的勇氣和力量,因為它表明死亡不會污染人類,而是他能夠在地球未來生命中再次找到自己。我們同時代的許多人都能看到這一點。然而,他們期望能有支持這個真理的證據,證明必須以上述所提不同的方式推進,而且也拒絕從超感覺層面所提出的所有內容。
一位真正試圖滲透到超感覺領域,且在他的許多著作中想要表明的當代作家,最近也把自己的教學稱為是地球上重複生命的教學。這位作家是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下面我將引用他書中”死亡”的一段話。梅特林克不知道要去哪尋求超感覺真理的證據,所以他將此一教學稱為單純的信仰,僅僅是信仰。
然而,心靈科學與宗教、教條無關。哥白尼的世界觀可以獨立於任何宗教而被接受─因為它是科學。同樣的,心靈科學也同哥白尼主義,不會與任何宗教產生衝突。然而梅特林克視它為信仰,而且在地球重複生命的教導對他來說也可以在某些宗教中找到。然而,心靈科學談及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它講的是地球上重複的生命。
“…從來沒有信仰更加美麗、公正、純潔、道德和安慰,就某種意義而言,他們的信仰比他們更可靠。只有普遍贖罪和淨化所有身體和精神缺陷的教導,才能解釋每一個社會的錯誤和人類命運所有的不公正,這常使我們感到憤慨。但是,信仰的力量不能證明其真實性。雖然六百萬人堅持這一點,雖然它比任何其它人更接近人類起源的黑暗,而且是唯一沒有充滿仇恨的黑暗,雖然它是所有宗教中最不荒謬的,但它應該帶給我們其它人所未能帶來的:無可辯駁的證人。到目前為止,它只給了我們第一個見證的第一個影子。”
首先,心靈科學與宗教無關,它是像哥白尼主義一樣的世界觀。心靈科學從來沒有與任何正確理解的宗教相庭抗禮。但是梅特林克的新書所涉及的現代心靈科學,表明他沒有看到心靈科學沿著與普通外部科學截然不同的路徑而產生。這就是為什麼他採用的心靈科學無法提供證據的觀點。他期待得到什麼樣的證據?“證據“包含在當一個人進入超感覺世界時也必須同時丟棄。他面對問題的方式,就像人們過去面對圓的平方是一樣的。直到最近,幾乎每年都有人試圖把一個圓變成一個覆蓋同一表面的正方形,但一直沒通過測試。巴黎學院表明,這樣的嘗試無法導致任何結果,而且必須要被扔進廢紙簍裡結束。如果有一天真的能找到解決辦法,它就會浮出水面。但是院士們宣稱,他們不能浪費時間去檢查所有給他們關於圓的平方的計算,而那些還在處理這個問題的人被認為是業餘愛好者。因為在數學的幫助下解決它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須說,在目前情況下,試圖解決圓的平方問題是愚蠢的。
心靈科學可以很容易顯示,對於超感覺事物,人們試圖在另一個領域計算圓的平方。超感覺事物必須依照”高等世界知識”所描述的方法來處理,它們的演示必須相應的被理解。否則,人們就會追逐類似圓的平方的問題。即使在今天,人們可以發現,地球重複生命的教導比其它人更有可能”更美麗,更純潔,更公正,更令人安慰〞,卻未能認識到它。如果人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無法用理智討論它,就有可能掌握它。
當然,超感覺事實必須要由精神研究者來調查,但是當他們被研究時,他們可以接近普通的智力。對於這樣的真理,人們不能應用普通方法獲得演示,而只是應用如非繪畫者所理解繪畫所需的證據,通過智慧可以審視與心靈世界有關的事實,並掌握其特徵。地底下有礦和礦石,在陽光的直接影響下,不可能存於地球表面。同樣的,精神研究者也無法借助普通思想或通過普通科學的幫助來發現結果。為了精神事實的調查,我們需要上述所描述的靈魂力量。但是當傳達精神研究員的結果時,就如同陽光穿透地球深處,揭示出礦石所有的美麗與璀璨。
因此,普通智力能夠掌握精神研究的結果,但是超感覺的事實只能經由上述有訓練的靈魂來調查。當我們掌握心靈科學的真理,我們將在靈魂中發展出一種力量,它會給予我們內在的力量和支持。果實在我們體內成熟,成為一種明確的思維和感覺,是對我們自己和宇宙的明確意志態度。
我們已經詳細解釋靈魂必須克服所有障礙,才能進入靈性世界以真實形式展現自己的領域。我們必須穿透黑暗。
在本講座結束前,我們可以接受用以下的話語表達感受:如果靈魂沒有標誌,它終將來臨。
通過困難的靈魂障礙,
通過心靈黑暗的混亂,
走向真誠地清晰,
走向發光的真理。
本文取自:wn.rsarchiv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