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第四屆第十二次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相關文章:從宇宙隱密能量探討人體自癒之可能(上篇)/從宇宙隱密能量探討人體自癒之可能(下篇)
【疾病.情緒與自癒】
如同前面所言,將物質還原到電子以後,物質本身便沒有什麼不同,都是用同樣的能量微粒所組成,唯一不同的只是組合方式,以不同的能量振動形成不同的物質。人體本身何嘗不是如此?只是在物質世界中顯現的另一種密度而已。
我們有沒有想過,病人有沒有可能在病症未出現前好幾個月其實就已經在「想」它們,而終至成形?最早提出「思想可以改變大腦結構」的是五百年前的湯姆士.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他認為我們的想像力跟感覺有關,感覺將導致大腦結構改變。現代醫學儀器也顯示,利用正子斷層掃描可以顯示人在「想像」一個影像時,動用到的是跟「實際」看到一個影像同樣的視覺中心。
美國自然法則黨二OOO年總統候選人,也是國際知名量子物理學家約翰.海傑林博士(John Hagelin)相對於李嗣涔在論文中所提到的「目前量到的物質只佔宇宙總能量的百分之四」,海傑林提到人類目前頂多只用到百分之五的心智潛能,人類的所有潛能只是適當教育下的結果,與李嗣涔的論文數據有著若干聯想。
分子生物學家康達斯.波特(Candace Pert)說:「光是思想本身便足以改變我們的身體。」「一些在孩子身上所看到的事情,已經顯示我們的文化是在一個錯誤的模式上─不懂得欣賞或重視『思想』的力量。」我們可以假設,醫療知識如果以「思想」的角度來看,媒體的過度報導或教育,有時反而弄巧成拙,將加深人們恐懼,眨抑了人體應有自癒的可能性。
海傑林認為,「我們身體的某些部分每天都在更新,有些是幾個月,有些則是幾年。然而,我們每個人在幾年內就會有一個全新的身體。」如果說身體的退化和不適,會留存在身體裡好幾年,在量子物理學家眼中,有許多只是藉由思想,藉由對身體不適和疾病的「觀察和注意力」,被留存在那裡而已。
曾經被認為是學習障礙者,目前已是國際級演說家的約翰.迪馬提尼醫師(Dr. John F. Demartini)常說,「所謂的『絕』症,就是指『要從內心治療』的疾病。」
這樣的結論顯示,「思想」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身體既能顯化疾病,也能顯化健康」,自己的一念之間,顯然佔著一個重要位置。
迪斯潘拉認為,思想創造了我們的身體。從可以製造蛋白質的細胞開始,細胞都在接受大腦的信號。事實上,大腦的可塑性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不論你給的是正面,還是負面訊息,大腦一律來者不拒。
波士頓哈佛大學醫學院貝絲以色列女執事醫學中心主任,也是「高頻率」「重複使用跨顱電磁刺激」的開創者之一的帕斯科─里昂(Alvaro Pascual-Leone),他以彈鋼琴及增加肌肉強度的二個實驗證明了,以「心智練習」及「實際練習」二組來做對照,發現「心智練習」組以想像練習的效果依然存在,當大腦在想像做這些動作時,負責把伸縮動作串在一起的神經元仍然在工作,並且也造成了生理上的改變。由此可以推知,當我們在思考時,我們已經改變了我們大腦的結構和狀態。帕斯科─里昂說:「大腦的活動就像我們在玩黏土一樣,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會影響黏土的形狀。大腦是具有可塑性的。」
從法國笛卡兒「心物二元論」以來,大多數人都受到影響,認為大腦是物質的,而思想(或心智)則是非物質的。從李嗣涔的「心物合一論」推測出的隱密能量,即使在歐美,也有愈來愈多的神經學家深信「腦」與「心」的不可分離性:「每一次當你的非物質思想在想像時,都會留下物質的痕跡,每一個想法都會在微小層次面來改變大腦突觸的生理狀態。」著有【改變是大腦的天性】,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分析訓練中心教授諾曼.多吉(Norman Doidge)說。
思想也好,或稱為意識也好,即便是身體,都同樣會對事件或文字的「意義」做出反應。例如你想到明天上台便冷汗直流,又或者你觀想明天上台將發表一場成功演說,令觀眾動容。光用想的,都會令你心跳加速,刺激腎上腺素分泌,便是思想與身體四手聯彈的結果。量子物理學家波恩提到,「我們通常認為心念只是一種『心理』狀態,但實際上它同時也是神經生理、化學及肉體的反應,這些反應很明顯的是心念的『生理』或『物質』的狀態。」
好的情緒,我們可以把它視為正面能量;壞的情緒,我們可以把它視為負面能量。好情緒帶來正面能量,將我們帶入良好行為模式;反之,壞情緒最終會將我們帶入不良行為模式,久而久之產生無法控制的某種情緒狀況,我們可以稱它為「上癮」。例如看A片成癮,吃飽或壓力無法紓解卻拚命想吃東西,都是屬於不良的上癮模式,最終也將造成大腦的多巴胺神經元不可逆轉的傷害。
情緒對我們有多重要?迪斯潘拉提出一個假設,如果細胞經過二十的情緒傷害,那些可以幫助我們身體接受或吸收養分的細胞感受器,將會逐漸失去,那麼不論我們吃什麼營養食品,又有何差別?
「『情緒』,這裡面有宇宙中最複雜的製藥廠。」量子物理學家海傑林說。
波特說:「『情緒』不是壞事,它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當他們瞭解對某種情緒上癮的時候,已經不僅僅是心理學上的問題,還有生物化學的問題。」例如對海洛因的毒品上癮,和我們一般的情緒化學反應,使用的都是一樣的細胞感受器。我們不難看出,如果我們會對海洛因上癮,那麼我們也會對任何的神經胜肽,也就是任何情緒上癮。這也意謂著:「喝酒成癮」,「運動上癮」,好壞情緒上癮將連帶影響身體的健康與否。
在海傑林眼中,我們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裡,有細胞的世界,核子的世界,這些都是全然不同的世界,它們有它們自己的語言,有自己的數學定理。而在具有透視人體內臟視力的美國能量治療師卡羅.卓爾(Carol Dryer)眼中,則提出了身體的各元件─腺體、骨骼、器官、細胞,都有自身的智慧,提示了像肺臟這樣的器官,本身都有各自的心力或意識。卓爾的見解,與海傑林理論似乎不謀而合。
【視覺化對人體自癒的重要】
大腦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的多,無時無刻都在接受龐雜的資訊,當信息進入我們身體以後,我們的知覺感官會進行層層過濾,淘汰一些對我們不是那麼重要的資訊,最後,冒出意識層面的,便都是對我們最有用的信息。
在神經生理學家的眼中,大腦每秒鐘會處理四千億位元(bit)的信息,可是我們只能意識到其中的二千位元,僅佔了二億分之一。這意謂著,真相持續在大腦中發生,大腦接受資訊,卻無力整合它們。
在一九三O年代,加拿大蒙特婁神經學院神經外科醫師潘菲爾(Wilder Penfield),是最早提出大腦地圖的人。潘菲爾花了許多年的時間,在替癌症病人和癲癇病人開刀時記錄下來,畫出大腦處理感覺和運動的區域,由大腦地圖可以找出病人大腦不同部位的表徵和功能。潘菲爾同時發現,當他碰觸大腦皮質的某區,病人會想起童年往事或像夢一樣的情境,他承認高層心智的活動也儲存在大腦地圖中。
美國賓州大學放射系助理教授安卓.紐伯格(Andrew B. Neubrerg )說:「大腦的能力無窮,人們只須真正認知頭腦是如何的不可思議。而這些不可思議的東西,可以幫助我們學習、改變、適應…,使我們變得比現在更好。它也可能有某些方式,幫我們達到存在的更高層次,使我們更深切的了解這個世界。在大腦裡也有一塊靈性區域,可以讓我們每個人發揮其用,這是我們都能做到的事。」
大多數的理論都告訴我們:是基因塑造了我們,然後影響我們的行為和大腦的研究。但二OOO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以研究海蝸牛而找出記憶本質著稱的肯戴爾(Eric Kandel)卻說,我們可以塑造我們的基因,意識又塑造了我們的大腦微細結構。
他認為,我們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都有我們的基因,但不是所有的基因都是打開或表現出來的。當一個基因被打開時,它會製造新的蛋白質來改變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這樣的「轉錄功能」,是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所影響。所以當我們透過學習時,我們的意識同時也影響神經元中哪一個基因要被轉錄,在基因表現的層次上造成改變。肯戴爾的說法,或許可做為視覺化(Visualize)─以觀想或想像事件細部的方式來創造美好生活,提供一個有力的支持論點。
從神經科學的觀點來看,「當你去想像一個動作,跟實際執行去做那個動作,其實沒有多大差別。大腦掃描顯示執行動作和想像動作,所活化大腦的部位有許多是重疊的─大腦是無法判別你是出於想像,還是實作的。如果將想像與實作愈是綜合一起,不可分開,視覺化就愈能增進表現。」
多吉這麼說。眼睛好比攝影機的鏡頭,真正存放東西的母帶是在大腦後端被稱做「視覺皮層」的地方。因此我們可以瞭解,大腦裡面唯一放映的影片,像透過眼睛這樣的鏡頭,只會讀取我們所能意識到的東西,看到我們所相信存在的東西。然而,我們所能看的東西是遠比我們意識到的還要多很多的。
我們可能在水上行走?可能刀槍不入,不怕火燒嗎?從某個角度來看,我們的意識具有從物質世界轉換到隱密能量(非物質)世界的能力。我們所能意識到的,只是加強我們的信念,就像宇宙電腦的一個程式,在執行多次以後,變成自然產物下的一個「習慣」。我們應該不會否認,物質世界中的每一樣東西,比如說茶杯、鞋子、電腦,每一樣都是我們從「想像」的層面出發,進而創造出來的東西─就像是隱密與顯現之流所造出來的習慣。這也就是量子物理學家咸信:我們的物質世界確實是我們的「心」所創造出來的。
如果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意識狀態,就能夠改變隱密能量世界的工作方式,進而影響我們周遭的物質世界。泰波說:「當我們愈深度情緒化我們的信念,我們就愈能夠對身體或對現實世界作更大的改變。」
影片【我們到底知道什麼】及暢銷書【祕密】,二者的共同點即在於不斷的強調視覺化的重要。當我們對腦中的視覺化觀想愈深信不移的時候,這就像是當創造的動作在較深的隱密能量世界發生,它會持續運作直到出現在物質世界。所以將信念持之以恆視覺化,改變大腦結構,到影響物質世界的運作,確實是指日可待的。
改善個人健康應用視覺化,可以強化個人的免疫系統;被醫師宣佈癌症末期,卻不認為自己「死期」將至,應用視覺化觀想,每天開心以對來延長夀命的案例也是不勝枚舉。每個人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便是屬於典型視覺化成功的故事。
除此以外,視覺化應用在找尋終身伴侶,合適的房子,理想的工作,也常會有令人驚喜的心想事成效果。
【神佛與奇蹟】
還記得台灣早些年喧騰一時的宋七力分身事件嗎?既然包含人類在內,皆是由物質所組成,而物質又是由多種原子組成,乃至還原到最小的粒子無時空性存在。以量子物理學的角度來看,以下的見解將會改變我們對傳統的看法。
美國奧勒岡州量子物理學家葛斯瓦米(Amit Goswami)認為,「一個系統或一個物體怎麼可能同時處於二個或更多的狀態?只要你別把一個東西當成一個東西看待。即使已經存在的某個東西,你也要摒棄這種想法。把周遭所有東西,都當成是意識的各種可能動態,世界並不是成形於外,而是與我們的經驗有關。」量子物理學創始人之一海森堡說過:「原子不是東西,只是某種傾向,所以,不要把事物看成某種東西,你必須把它們看成某種可能性,它們是意識所有的可能性。」
這種被稱為「量子態疊加」的觀點,量子物理學家可說是超時空信念的服膺者。
物理學家聖提諾瓦(Jeffrey Satinover,M.D.)提到,在美國有許多實驗室所做的實驗當中發現,有許多肉眼可以看到的東西,甚至有拍照存證的,證實了一個東西可以同時出現在二個地方。量子物理只計算可能性,如果你懷疑是誰在這些可能性中做選擇,造成你的具體經驗,你不得不接受有「意識」的存在,也不能不承認有「觀察者」(隱密能量)存在的可能。
提勒也認為,在所有的原子和分子的內部空間裡,粒子佔據了很小的空間,在原子或分子裡,有一些基本粒子,其餘全是空的。任何物質的本質都是空無的,非實質的,對這些無實質的物質,它們就像思想一樣,像一個密度非常高的資訊位元。關於「量子態疊加」,他承認是一個非常怪異的概念,因為這意味著,一個粒子能同時存在於二個或更多的地方或狀態,但不可否認的,這是量子世界的標誌之一。
關於上帝,提勒是這麼說的:「上帝就是萬物具備的靈性,那個超時空所在(態疊加)」。
如同先前波爾所提到的,我們的宇宙乃是由「天界波」,另一種波則來自我們的魂與靈。李嗣涔在多次手指識字實驗中,從功能人(受試者)的陳述中,得知功能人在做試驗時,會有人形影像(師父)在其「第三眼」(屏幕)中出現,可以對話,可以求教,還可以教功能人各種訣竅,使其短時間具有強大功能。他因此推測宇宙之間可能存在著另一種「信息場」(與日後論文中所提的「隱密能量」有密切關係)。
在印度被視為與甘地同等尊敬地位的思想家葛斯(Sri Aurobindo Ghose)曾提到,生物的最究竟狀態,是一種「純然的振動」,是以「有形」和「無形」的振動示現的能力,與量子物理學界提到物質皆具有波及粒子的雙重特性不謀而合。
葛斯與波恩的看法一致,認為當每一樣東西由不同光度的振動所組成時,便具備了相當程度的意識。因此「精神動力」可說是所有物質有著某種程度意識下所產生的結果。
由此推知,所謂的天界波,可能是較高程度的光的振動。當我們透過某些儀式讓自己的振動提高時,接通天界波便有可能。像靈媒工作者,便可說是在較高程度的光的振動下,直接接通來自隱密能量世界的信息。
奇蹟是什麼?
波恩認為電子不僅具有意識,也是一個複雜的個體,當電子及所有次原子粒子群能夠使用資訊特性,便不僅可應用在人類的意識上,還能夠在所有物質上做有「意義」的回應。在這個基礎理論上,「如果一個人或一群人心理集中在某些意義上,當這些意義與物質系統引導下共同和諧工作,就會有可能啟發產生精神動力。」
換言之,在每一個人身上,奇蹟都有可能發生,指的是由人的深層心力和精神動力所造成。像透過眾人祈福力量,將病人於瀕死邊緣奇蹟式挽救回來。我們所熟知的台中市市長胡志強夫人邵曉玲因車禍重症,卻又意外重生,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奇蹟的發生,我們可視為是人的強大念力所為,可以改變算命師所直斷的未來狀態。那麼,深層的精神動力,可不可以回到過去去做改變?專研麻醉和意識的美國麻醉科醫師哈姆羅夫(Stuart Hameroff,M.D.)說:「只有在意識的經驗中,我們才好像是在時間中『前進』,在量子理論中,你卻能讓時光『倒流』,隨時可以回到過去。」
在一九八八年心理學協會年度會議上,有研究者西力茲(Marilyn Schlitz)宣佈在他及工作夥伴做的實驗當中,發現心念可以改變過去。他們是以讓受試者聽有雜音的錄音卡帶,要求他們以精神動力來增長好聽的部分,並縮短雜音的部分。結果他們不僅成功的改變現狀,在報告中也提到了常靜坐的受試者的精神動力效應,要比不靜坐的人強。
在金恩與杜的觀點中,任何可以產生、接收、使用資訊的東西都可以算做「意識」。因此,動物、濾過性病毒、DNA、人工智慧類的機器、甚至一些非生物都有參與創造現實世界的特性。
既然意識與物質不分家,意念就可以視為動態存在於精神與物質之中的一個媒介。即便是物品本身,也並不是沒有生命,它是以自身完全的意識,與每一個接觸過它的人的意識相連接的。
如果你接受以上的觀點,對於某些特異功能人士可以「進入」他人感官,甚至「進入」任何現實世界中的物體以取得我們所要的資訊,也許就不會覺得奇怪了。
唯有改變習慣,「相信時間與空間只是幻覺,物質世界只是我們的『心』所造出來的假象,以超時空的觀念前進」,才有可能讓「意識」穿梭在物品,或任何你想要去的地方去擷取你想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