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無法對自己負面情緒負責,企圖以威脅利誘迫使他人順從,心理學界把它稱作「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指的是有意無意的試圖影響或控制對方所產生的不舒服狀態。
宗教界也常發生靈性勒索,它們以「宗教之名」,要求信徒做出不舒服的事,從金錢到性奉獻無奇不有。
不論「情緒勒索」或「靈性勒索」,主要是使對方產生恐懼或焦慮等負面情緒,有時兼以引發罪惡感為前提。在我的個案中發現,在「靈性勒索」中的受害者,常常轉身成為家庭或職場的「情緒勒索」加害人。
紐約時報曾經報導多起宗教醜聞事件。其中案例是著名瑜伽修士穆克塔南達的故事。他是個已經在全球建立數百座靜心中心的印度人。當26歲的粉絲信眾布瑞吉指控73歲的穆克塔南達,面對從超乎法律與道德去承認聖師只是個男人,她經歷一段身心兼熬的時期。她說:「我感到興奮,也困惑不已。他告訴我們要獨身禁慾,那麼這算是性行為嗎?我沒有答案。」隱藏在穆克塔南達背後是一連串褻玩女人的輕薄行為,他是使用暴力威脅的性偽善者。不過在調查事件公開後不久,穆克塔南達就死於心臟衰竭。
參考文章:瑜伽和性醜聞─那些上師和他的女人們!
宗教心靈殿堂常是我們身心靈受創的停泊之所。弔詭的是,如果行善的前提需要伴隨某些靈性條件,執行時又令當事人無法排除既有或衍生新的恐懼,這裡就可能會發生對當事人的“靈性勒索”。而當當事人對內在負面情緒無從釋放,他就會將負面情緒再度轉向旁人,對他人製造“情緒勒索”。
會情緒勒索的人,發生原因不一定來自靈性勒索。但會被靈性勒索的人,卻有很高的機率成為情緒勒索的加害者。要強調的是,二者並非孿生關係。
以下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主角相關的身分辨識細節皆已改變,如有雷同,純屬無意巧合。
A太太是虔誠的宗教份子。在靈性宗師推薦下常購買超乎市價甚多的儀式聖品,她因家庭問題而熱衷道場。在宗師指導下,她不僅空閒勤讀經書,電視節目也以看宗教類型為大宗。她這麼做的理由是因為堅信神會引導她死後的安適之所,不再回到人間受苦。
因此對於宗師推薦下的相關花費,A太太從來不手軟。她認為將錢供養導師是自己的福報,她也相信宗教可以救贖她那過動的孩子。舉凡孩子考試,她會要求孩子持特定經典或咒語。如果孩子不依,A太太情急之下有時也忍不住口出惡言。久而久之,孩子對A太太的傳教行為不僅起了反感,與母親的距離也相形遙遠。
A太太眼見“救”不了孩子,只好將他送至道場夏令營,期待三十天的心靈改革可以脫胎換骨。只見孩子出了夏令營,A太太逢人就說孩子長大變懂事。然,過不了一個月,孩子又恢復調皮本性,A太太又開始逢人訴苦,毫不避諱在人前說起孩子的問題。
A太太孩子的個性像溫和的爸爸,卻也因課業表現不佳常遭母親訕笑,原本已自信低落的孩子又更沒了信心。A太太篤信她的宗師,卻忘記強化自己心靈,反思讓”家“如何更像個”家“。或許是因A太太的導師從不識家庭美滿,無從得知A太太欠缺的其實是對孩子具體愛心與耐性的行動。因此只能悠悠的回說:一切問題起源於果報,而果報問題須從宗教解決。如果問題猶存,那可能是個人努力不足,需再勤做功課。
A太太內心存在許多恐懼,她擔心家裡收入無法支付房貸,她不喜歡自己,孩子怕她,先生她也不愛。在她心中,可以給她溫暖的,就是她的導師及同道們。於是,她更勤跑道場了。
A太太能言善道,也將她犀利口才對應在家人關係。先生薪水比她少,她因此掌控經濟大權,不時對先生冷嘲熱諷,夫妻關係早已名存實亡。A太太為了搏取同情,逢人便抱怨她“不中用“的先生。
以大腦神經學的來說,你的思想即是你的感受,你看到的大千世界即是對應你內在的想法。A太太將內在恐懼投射在宗教活動,從未思考面對內心陰暗,付諸行動解決。結果自己的恐懼沒有解決,反而失去心靈自由,被心靈活動綁了架,成了“靈性勒索“的被害人,不知不覺再轉身回家成為對家人“情緒勒索“的加害人。
要承認自己做錯需要很大的勇氣,要能承認自己在心靈歸屬走錯道途,就需要更大的智慧與洞見。
如果你長期受情緒勒索的傷害,也許你的家裡不一定會有像A太太這樣的心靈活躍份子,你也可能曾是父母為爭取監護權下的犧牲者。你的媽媽(爸爸)常會有意無意眨損你的爸爸(媽媽)。也許上述都不是,你只是常有自己獨特想法又不想配合,而對方總是試圖以言語佔盡便宜,打擊你的信心…。
這時,你該清醒了。你需要像天上翱翔的兀鷹,居高臨下睥睨一切,堅定的不與對方起舞。當對方又揚起陳年舊帳試圖轉移注意力(逃避己身問題),不願付諸理性。也許,你該有進一步的行動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