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有記憶以來,是怕黑的。
這件事直到做療癒工作以前,我怕的不僅是黑,還怕黑暗中可能存在的黑影,或是暗處冷不防的怪聲,或是….某些東西以奇特的方式掉落……。
等我膽子稍微練大一點,是在當母親以後。孩子同我一樣敏感愛問東問西,我得設法編織可笑的故事化解僵局。例如:「脾氣不好的颱風小姐裙子太長了,故意把窗户弄得嘎吱嘎吱作響」;「壁虎哥哥在牆上打架不小心撞到書,書就掉下來了」。
想像力是雙面刃,可以引人杯弓蛇影的驚恐,也可以天馬行空的自我聊慰。
我清楚著一件事:「我心裡住著一個還沒長大的”內在小孩”。」
什麼是「內在小孩」?根據劍橋及 韋伯斯特 辭典的解釋,指的是「你性格中依然像孩子般的反應和感覺的部分。」 ;「一個人性格中所隱藏關於孩子氣的部分。特點是頑皮、自發和創造力,也常伴隨因為童年經歷的憤怒、傷害和恐懼的情緒。」
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內在小孩」,不是嗎?
「內在小孩」朝正面表現,會讓人保有赤子之心。就像哲學家尼采說的:「在每個真正的男人身上,都隱藏著一個想要玩耍的孩子」;精神病理學家斯圖爾特.布朗則說「會玩遊戲的人在面對壓力時,很少會使人變得脆弱和失去幽默感的。」。
美國演員伍迪.哈里遜說的很貼切:「一個大人是一個有層次孩子的總和」。
這意思是說,生命中堆堆叠叠出的許多「內在小孩」,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負面的。儘管你的生理年齡驅使你長大、老去,但那些傷痕纍纍的「內在小孩」,卻始終只能躲在角落乏人關愛。當你下意識做出某些不成熟的舉止,即是來自它遙遠時空的呐喊。你聽見了嗎?
那些住在我們內心還没長大的小孩,有些是來自重大事件衝擊,如校園霸凌,我見過有人被當眾甩耳光,有人被小圈圈排擠。還有些人是長期受精神潛伏疾病雙親的言語激怒,長大後無法認同自己身分,嚴重者會做出傷害身體的行為。我曾遇到一位高中住校的朋友,她在與憂鬱症的母親通完電話以後,曾試圖拿美工刀自殘。
這些帶著受傷內在小孩的成人們,回想起未成年的往事,大都有以下面貌:「我很努力展現成績,爸媽卻應不作聲;還冷言冷語數落我一番」;「我是家裡最會讀書的那一個,卻得不到爸媽關愛的眼神,反而把資源都給了最會花錢的弟弟」;「今天學校要求寫自傳,才發現自己想不出特點。我求助爸爸,没想到他脱口說出的都是我的問題,還強調說是為我好。我們在大吵一頓以後,我更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這些人在長大以後,儘管工作表現兢兢業業,卻始終無法肯定自己,完美主義的傾向常把自己搞得好累。
「嫌棄自己」,「不夠自信」,「缺乏安全感」,「不知道自己以後能做什麼」
….這是大多數成年人心中住有「受傷內在小孩」的表徵。
受傷的內在小孩大多與原生家庭有關。他們長期被遷怒斥責,對話內容離不開「你不夠好」; 「你不夠聰明」的否定字眼,有些人習慣被揶揄不知反抗。儘管說者無心,但對敏感小孩來說(特別是高敏感族),對未來的影響卻已經像無情箭似的咻向不可預期的遠方。
我常告訴這些含淚的成年人:「當靈魂決定要投生何等的家庭,那是他靈魂自身的選擇,想以劇烈的痛苦換取加速個人靈性進展」。
中世紀詩人魯米說 : 「傷口是光進入你的地方」。要不是”光”,我們怎會瞧見傷口?別再責怪你的原生家庭,是該為自己安撫內在小孩的時候了。
為什麼要重視它?
我們內心都(曾)住著長不大的小孩,它反映我們的過去。即使長大仍與我們生活互動著。如果你的內在小孩是健康的,它可以是你的活力和創造力的泉源。如果受傷了,它會成為你許多情緒的引爆點。生活工作的壓力往往會喚醒受傷的內在小孩,因此你需要透過連結來療癒它們。
內在小孩受傷的原因
- 失去父母或監護人
- 身體被虐待或忽視
- 情感被虐待或忽視
- 嚴重疾病
- 嚴重欺凌
- 自然災害
- 家庭破裂
- 成為暴力的受害者
- 家庭中有物質濫用傾向
- 家庭成員中有精神疾病
- 感覺自己與家人隔絕
- 被性虐待
如何影響成年人
最常見的影響都可歸類為破壞性的行為,嚴重者包括:
- 自我破壞的行為
- 自我挫敗的行為
- 自殘行為
- 被動攻擊行為
- 暴力行為
內在小孩受傷的跡象
- 你可以感覺內心最深處出了問題。
- 走出舒適圈會感到焦慮。
- 善於討好別人。
- 沒有強烈認同感。
- 不自覺喜歡和周圍的人唱反調或起衝突。
- 常囤積”事物”、”情感”、和”人”,很難放手。
- 覺得自己不夠資格作男人或女人。
- 不斷批評自己的能力不足。
- 對自己無情,呆板,或是有完美主義傾向。
- 很難承諾和信任別人。
- 有很深的被遺棄感,會執著於人際關係,即使它們是有害的。
常見的三種屬性
- 被遺棄的孩子:這種內在小孩往往會在未獲得足夠關注時出現。過去因為父母太忙,或可能來自更嚴重的的虐待或忽視。
- 頑皮的孩子:相對的這樣的內在小孩就很健康,只是長大後常被我們忽視。你還記得上一回當你感到自發性好玩,沒有內疚玩得開心是什麼時候嗎?請好好放手一玩 !
- 害怕的孩子:這個內在小孩過去受到很多批評,當它得不到充分肯定時,會經常感到焦慮。
如何療癒
與內在小孩談心
承認你有內在小孩需要療癒,讓它知道你在它身邊,妳願意以善意和尊重來照顧它。
你也可以對內在小孩說些呵護溫暖的話,例如:“我愛你”,“我正在這裡看護你”。
找回童年的歡樂
翻閱舊相冊找回童年歡樂時光。讓這些美好影像持續在你大腦生根。你也可以將喜歡的照片放在床頭櫃、錢包、 或房子周圍,當手機電腦桌布,隨時提醒它的存在。
與童年重新建立聯繫
想想自己兒時喜歡做什麼、吃什麼。也許你喜歡爬樹、玩積木、擁抱玩具熊、玩芭比娃娃,蓋房子,或吃冰淇淋。抽出時間把它們置入你現在的生活中。
注意你的感受
內在小孩往往是敏感和脆弱的。請隨時留意內在小孩常出現的恐懼和不安,以及與它們聯繫上以後會出現的喜悅和驚奇感。你需要隨時檢視自己內心並詢問: “我現在感覺如何?”
留心來自”小我”的阻撓
在與內在小孩共度時光時,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來自小我的阻撓: 「感覺自己像傻瓜」; 「我現在已經長大了,要嘗試和小時候的感覺聯繫是件很蠢的事」。事實上,傾聽這些內在小孩的聲音很重要,它們值得被重視。唯有透過聆聽,你才能給予空間來重塑今天的你。
記錄
每天記錄感受。寫下你的過去或現在,誠實的自我表達。
寫信給你的內在小孩
如果你覺得過去生活輕忽你的內在小孩,你現在可以跟它們說「對不起」。寫一封信給它們是很好的開始 : 承諾將 從今天起與它們建立更穩固的關係。
參考文章: 寫給內在小孩的一封信
視覺化冥想 :
參考文章:與內在小孩連繫的視覺冥想
本文部分資料取自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