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於:自然醫學文摘第五期~

「信息場」一詞,是源自台大教授李嗣涔在過去對矇眼學童所做手指識字的系列實驗中,發現四度時空以外有「信息場」存在,因而提出的概念。簡單的說,「信息場」或許指的就是「靈界」。大陸學者沈今川也堅信有「高智能信息場」的存在,認為當「特定人」進入某個「特定狀態」就可以和「高智能信息場」取得連繫,擷取信息。在本文,我們將「信息場」定義擴大成肉眼看不到的「能量氛圍」。裡面可能有高靈、低靈;氛圍也可能有悲傷、愉悅、平靜⋯⋯。

我們或許不知道「信息場」的存在,但敏感的人一定有過去某個地方,回來渾身不對勁的經驗。這種純個人體驗,因為個人敏感度不同,沒有一定標準。同樣一個地方,有人感覺不出任何奇怪,有人會有心悸、莫名悲傷;有人可以聞到別人聞不出的味道;有人對風吹拂過物品的聲音敏感;有人特別對影子容易起疑心⋯⋯。

事實上,在我們周邊,充斥著無數肉眼看不見的「信息場」。我們所能看到、認知到的宇宙,在天文學家眼中僅佔全體的百分之四,其它皆數看不見的隱密物質世界。以量子物理學家的理論,人至少是包含「時間」在內的四度時空連續體。當我們扭開舊式收音機,在頻道與頻道之間的沙啞雜音裡,就可能藏有外星信息,裡面也可能有來自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殘留下來的雜訊。這些超乎人類感覺四維以上的「信息場」世界,包含著可能的神靈、高智慧外星、乃至整個宇宙的信息與能量。

愛因斯坦曾說:「凡物質皆有能量。」如果「思想」屬物質的一部分,那麼人的七情六慾當然也屬能量的一部分,有自身的頻率振動。這些圍繞在我們周圍的思想頻率,強度各有不同,也會在每個實質空間留下當中的頻率振動,影響我們。一個曾經發生激烈爭吵或留有負面事件陰影的屋子裡,會讓屋裡的人無法放鬆心情,心神不寧。有些負面能量也會滯留在餐廳、大眾運輸工具、電影院、醫院等場所,當我們坐到前人留下過多負面情緒的椅子,接觸他們使用的物品,身心多少會受到影響,出現疲累、焦慮、頭暈、耳鳴的身體反應。

相反的,信息場本身也可能帶有自然的療癒力,為身體創造絕佳的康復力。舉世聞名的埃及金字塔便是其中一例。塔裡潮濕異常,木乃伊在裡面可以千年不朽,科學家後來在鑑定調查中發現,金字塔當初在設計之初,為了讓法老王與家族成員置身其中獲得療癒,便已經在塔裡創造某種宇宙力量與地球引力的結合,據說這種頻率振盪可以自動修復人體的細胞和肌肉。

另一是位於南美洲秘魯的馬丘比丘城(Machu Picchu),相信者說這裡的能量漩渦可以治療身體和靈魂,迄今仍有無數人在此展開心靈之旅。有人擔心膝蓋疼痛走不上來,結果置身在強大的正向能量場當中,發現先前的疑慮是多餘的。

而被靈修人士稱為是通往心靈世界入口的聖多娜市(Sedona,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有人形容在此處感受能量,就像輕微電波穿越身體。即使走在路上,也會有能量快速從身體振動通過。還有人說,來聖多娜市還沒作好心理準備,結果腿部突然有能量竄升通過腰椎,直呼不可思議。

  在英國曾經有科學家提出過「共鳴」理論,指出不只聲音會共鳴,事件也會產生共鳴,如果連續發生同類事件可成為「形態共鳴」,當同樣事情發生過幾次以後,就會形成事件的共鳴現象,讓同樣的事情一再發生,例如歷史悲劇的反複重演。如果是單一場所連續發生同類事件則會成為「形態場」,如飛機墜毀接二連三發生在同一時間或地點。「形態場」在形成以後,可以超越空間與時間,瞬間影響到其它地方。

在科學家眼中,很多生物現象都與形態場有關,依著各自的形態場進行演化。例如人類的心電感應現象便是由形態場所引發,在時間與空間上具有非侷域性的特質。如果人類的形態場以累積某種單一情感為主,這時路徑力量會像漩渦一樣不停轉動原有能量,使它更加茁壯。這也說明我們在見到某些人、某些事、某些物,特別容易產生特殊的情感;去到某些重大事故現場,不由自主對現場也做出同樣的情感反應。

如果伴隨在個人形態場四周的負面情緒未被妥善處理,一旦歷經某個事件引爆,就會啟動個人的早年創傷、甚至喚起前世的痛苦經驗,促使人們在疾病、事件、關係、思考模式上,模仿最初的傷口,一再重演歷史。這就像遇到某種人總是無法表達個人情感;也可能傾向對某種既定信仰的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對某人、某種關係存在的某種吸引力,如慣以第三者姿態介入別人家庭⋯⋯。有些子女會重蹈父母的情感模式,父母那一代的兄弟不和,自己也複製與兄弟不和的模式。上一代以離婚收場,自己也有婚姻恐懼症。形態場主導我們的情感傾向,打造出個人實際的命運模板。

形態場也可能是快樂和歡笑氛圍的組成。不過負面情感一般較正面情感濃烈,容易被留置在信息場,有時會深深烙印在個人細胞記憶中,經由死亡帶到未來。當濃烈的形態場發揮作用以後,它會植入個人潛意識、無意識,例如與一面之緣朋友分手以後,連續一段時間不由自主想到他,也不明白為什麼在夢裡總遇見他;又或者你對某人的情感說不出來由地總是相同且重複⋯⋯。

要如何改變負面形態場帶來的迷思與詛咒?我以為,當恐懼不再成為恐懼,當個人不斷迎向陽光的時候,萬事萬物的一切真理唯有「愛」與「慈悲」能將其消融其中。

原文刊登於:自然醫學文摘第五期